3月15日是國際消費者權益日,河北省消協等全國40個消協組織和中國消費者報社、中國消費網、安全聯盟共計43家消費維權單位聯合發(fā)布《“打擊網絡欺詐 確保消費安全”分析報告》。報告顯示,今年1-2月份免費紅包成為最主要的網絡詐騙類型。
該項調查活動共收到網絡欺詐、電信詐騙舉報85173條。2015年11-12月,隨著各電商開展“雙十一”、圣誕節(jié)等促銷活動,以電商之名的詐騙活動增多。今年1-2月,元旦、春節(jié)期間出現返鄉(xiāng)、旅游熱潮,各種退票改簽詐騙增多。由于微信群中出現“全民發(fā)紅包、搶紅包”現象,各種虛假紅包詐騙急劇增多。
1月和2月,該調查活動分別收到紅包詐騙舉報3209件、2136件,均占收到舉報總量的24%,在所有詐騙類型中占比最高。“詐騙者一般會利用微信朋友圈發(fā)送免費領取100-300元的現金紅包,吸引消費者上鉤后,再通過一關又一關的設置,讓消費者落入圈套。”省消協負責人介紹,消費者將會被要求在領取紅包前先填寫個人身份證號、銀行卡號、密碼等信息。還有的會將消費者引誘到一個外部鏈接上,該鏈接可能存在木馬病毒。
在所有舉報中,中獎欺詐舉報數量最多,共15262例,占總量的17.92%。其次是冒充銀行、運營商等官方客服電話,發(fā)送積分兌換的詐騙信息,占12.72%。退款欺詐舉報數量占第三位,騙子冒充電商客服與剛完成網購的消費者聯系,謊稱其購買的商品出現交易異常,并在其“指導”下進行交易異常處理,誘騙用戶進入釣魚網站。
男性和女性在不同的網絡詐騙中被騙幾率明顯不同。在賭博博彩、視頻交友中,被騙的90%是男性,特別是視頻交友中,男性占比高達98.6%。女性被騙比例較高的類型是網絡購物、虛假兼職和退款欺詐。“總體看,網絡欺詐受害者中,男性占58%,女性占42%。”省消協負責人說。
從年齡上看,25歲-35歲人群是網絡受害者最集中的年齡段,占80.7%。90后具有一定網絡知識且上網時間長,但缺乏足夠社會經驗,在面對虛假兼職、網游交友等網絡詐騙時,缺乏識別能力,成為主要受害人群,占所有受害者總數的41.6%。其次是80后,占比為39.1%,雖然人數比90后少,但由于普遍具有一定經濟能力,網絡消費活動頻率和金額較高,遭受的損失比90后高出很多。
來源:河北新聞網